当女厕成为猎艳战场,为什么偷窥癖总能找到借口?
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条让人不适的消息:某品牌女厕被偷拍的监控视频流出,拍摄者竟公开炫耀“运气真好”。这让我想起大学时期,深夜去图书馆自习时,总有奇怪的响动从女厕隔间传来。那些在洗手台徘徊的身影,那些对着门缝闪烁的目光,都在无声地侵犯我们的隐私。
一、为什么偷窥总能找到“意外”开脱?
有人会说:“我就是好奇”“没想到里面有人”。但所谓的“意外”,不过是偷窥者给自己留的后路。那些在女厕拍摄不雅视频的男性,一边晒出自己的“战利品”,一边强调“只是记录生活”。仿佛被偷拍的女生主动暴露隐私,是某种默认的“让步”。
更令人愤怒的是,网络上总有人对受害者进行“道德审判”。“穿得那么暴露”“为什么不去包间?”这些质问,本质上是将责任推给受害者。就像有人问被抢劫的女性:“为什么不反抗?”这种逻辑,不过是披着“理性思考”外衣的性别暴力。
二、女厕里的身体,为什么成了某种特权?
每次走进女厕,我都紧握手机,随时准备按下摄像键。这个习惯源于高中时的经历——班里流传着厕所隔间门缝的“风景”。那些被偷拍的女孩,并不是暴露狂,她们只是想正常解决生理需求。
更荒诞的是,偷拍事件曝光后,很多人反而把矛头指向女性。有键盘侠嘲讽:“女生撒尿还怕被拍?”好像排泄这种生理需求,该是某种羞耻的表演。那些躲在镜头背后的窥私者,反而理直气壮地捍卫自己的“观赏权”。
三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厕所?
最近在东京旅行时,发现很多公共厕所安装了防窥膜和自动感应门。日本女性告诉我,这是应对“厕窃”事件的普遍做法。相比之下,国内很多商场的女厕,连最基础的门锁都无法正常使用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偷窥事件正在形成某种“产业链”。从私人社交平台到非法网站,偷拍视频成了某种“地下交易品”。那些标榜自己“无意侵犯”的拍摄者,其实早就心知肚明。
每次看到女厕门口拥挤的队伍,我就想起那些被迫踮脚如厕的姐妹。她们不是什么“风景”,更不是他人的猎物。当我们还在为女厕安全发愁时,那些躲在角落的镜头,早已开始新一轮的“扫描”。
或许总有一天,我们会不必用防狼喷雾捍卫隐私,不必在如厕时东张西望。但在此之前,每个勇敢站出来的女生,都是打破沉默的勇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