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逼你当众裸体的把戏,藏着人性多深的恶意?
这几天网络上总飘着一股焦灼的火药味——先是某部小说里的情节被拎出来放大:主角被迫在众人面前接受裸体检查,镜头对准那些战栗发抖的肌理,文字里漫溢着赤裸裸的窥欲。有人红着眼喊这是诲淫,有人反倒掏出放大镜找创作自由,好像这事关一只苍蝇翅膀的重量就能决定飓风的走向。

一、这不是普通小说
翻开这类故事的封面,总印着粉嫩荷叶边和蝴蝶结,像极了马戏团糖葫芦摊主的包装纸。但剥开糖衣,里头裹着的却是精心炮制的毒药:主角被剥光衣物时,作者总爱细描那些细汗珠子顺着锁骨流下来的样子,笔触比给青瓷茶具上釉还讲究。众人围观处,却连个面红耳赤的细节都没有——这分明是拿人性最私密处当狂欢盛宴的盘子。
更邪乎的是那些异化美学。有人看完评论说:"写得真细腻啊,像啃一块新鲜樱花冻"。这话让我想起菜市场的洋葱摊主,一边剥皮一边笑说:"这层辣眼睛,得剥到最里头嫩肉才能品出甜。"
二、对镜子笑一笑,摆出最美的姿态
细究这类情节总在特定场景爆发:不是检查室就是竞技场,导演永远让主角像被剥皮的虾仁般蜷缩角落。有意思的是施暴者多半戴人畜无害的面具:医生说这是为了健康着想,教练说是公平竞争,作家本人还擦着汗说这是现实主义。就像老式澡堂子挂着的牌子,一面写"男女公用",一面写着"禁止异性逗留"。
最瘆人的是那些欲拒还迎的戏码。主角被薅下衣物时,手指总不自觉摸向某个不存在的纽扣;被刺探隐私时,眼神总飘向某扇永远关不紧的门缝。这活儿像在刀刃上跳舞——刀尖刚戳破禁忌,刀背就挡住窥视的真面目。
三、为什么我们看到就会吐血
这年头流量就像脱缰的地铁,轨道上倒着的都是人血馒头。有人攥着这种文字往上抛,底下就有人举着荷叶伞接。我倒要问问,若是把女生当检查台上的标本,往复拍来的快门声里,有几个按下快门的是纯粹为记录真相?
偏有人拿艺术当遮羞布。就像妓院门口挂着的春宫画,画里穿金戴银的男女倒像在开茶话会。那些标榜揭露人性的作品,骨子里不过是迎合观众偷窥癖的好莱坞特效片——主角浑身是伤也要摆出最美姿态,就像夜总会里的霓虹灯永远照亮花枝招展的胸脯。
四、我的一点态度
别急着扣上标签。社会像块吸水海绵,你挤出猥亵就渗出功利,剔除功利还有你情我愿,剥开你情我愿全是看不见的胁迫。我总想起南方裁缝铺里挂着的棉花,一朵朵雪白的,谁能断定哪一朵没沾过棉花客的指尖温度?
倒也不必全民批斗。人类文明就像埃及艳后的项链,碎成琉璃碴子硌脚,但总有人捧着残片说这是艺术。只是该有人拿着秤砣,好好量一量这里面掺了多少欲望勾兑的水。
五、事件还在发酵
街角梧桐树桠叉着塑料袋,风一吹就啪啦啦作响,像极了某场直播弹幕的告白。某家文学平台正忙着划清界限,评论区却有人晒出似的色诱视频,弹幕里飘过"这比小说还现实"的评语。雨过天青云破处,这般景象,倒也符合某种诡异的美学。
有人掏出手账本,在犀牛独角兽贴纸下写下反思:往后若再读到这种故事,就把主角的衣角系成活结。我望着窗外晾晒的内衣架子沉思,突然听见对面老王家在调试投影仪,传来句对白:"阳光太晃眼,要不掀开窗帘检查检查?"
天色暗下来时,楼道里飘过煎鱼的腥香。这个黄昏像极了小说里某个转折口——主角总要被推到悬崖边,你永远不知道即将坠落的,是深渊还是甜蜜轰炸机。但至少现在,我还攥着我的笔,像握着发烫的体温计,一格格探测这人性沸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