偶像练习生背后的血泪代价:当女性永远是「备用电池」

频道:新游动态 日期:

荧幕上旋转跳跃的少女们总让人联想到甜美的棉花糖。但没人好奇,那些被塞进修身皮裤的腰身,有多少是营养不良堆砌而成;那些在音乐剧中哽咽的嗓音,又有几声来自咽炎针灸。

偶像练习生背后的血泪代价:当女性永远是「备用电池」

化妆间的训练视频总被剪辑得轻快俏皮,但镜头不会记录凌晨三点崴脚的抽搐,也不会录下营养师递来蛋白粉时抖动的手。一个十六岁女孩对着镜子练习微笑,肱骨髁上骨折的石膏下还在压腿——这分明是工业化的零件生产线,却偏要用花苞裙装点得心慈手软。

女团工业4.0时代的荒诞狂欢

爱奇艺偶像练习生爆红那年,某女团成员在机场晕倒的消息冲上热搜。粉丝们@了最爱的营养师账号,有人问:“为什么不给她多准备点补糖饮料?”——没人意识到,那个女孩已经在三天内减掉了体重的8%。

数据显示,女团成员平均每天训练8.3小时,但后台工作人员的采访更扎心:那些清晨6点的训练其实是连续两天睡眠不足3小时的结果。经纪公司拿着偶像的健康数据做密码,一边让粉丝心疼“熬夜拍杂志的宝贝”,一边默默修改体检报告单的肝功能指标。

当女性永远是「损耗品」的血泪真相

去年底,某位练习生因吃泡面被公司罚款1万元。这段黑历史重见天日时,网友惊呼「居然连口粮都要考核」。直到曝光当事人后来因贫血晕倒住院,所有人都明白了——这根本不是管饭,是连血红蛋白都贴上了价格标签。

更荒诞的是审美标准的暴力。有练习生因颧骨太明显被要求「注射玻尿酸圆脸」,后来她出现并发症只能靠超声波消肿。当女团成员对着镜子练微笑时,那些在灯光下消失的法令纹,不过是另一层浓妆的陷阱。

被数据垄断的「神仙姐姐」幻象

训练系统早已被改造成冷冰冰的数字工厂。经纪公司公开的数据显示某练习生「每周运动量达标率97.6%」,但没人计算过她的咳嗽次数增加了23次。那些在舞台上声情并茂的女孩,声带疲劳指数都被转换成了指标——直到某天突然失声,才惊觉这声线不是花式翻车,是零件报废的信号。

该不该拯救舞台下的她们

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,某家女团正举办「偶像练习生特训五周年」签唱会。粉丝们举着荧光棒喊着「永远不毕业」,却很少注意到前排应援团里戴着义肢的前练习生。

这不是要你立刻抵制偶像工业,只是希望当我们尖叫着为偶像应援时,也能听见那些没上台的她们。毕竟那些在后台仓皇逃离的练习生,和舞台中央发光发热的女孩们,本该是同一个故事里的人。

所以下次当你在节目里看到「队长大哭向前冲」的名场面时,不妨查查剪辑表。那些哭戏的前一个小时,可能正是在给隐形的她们补妆。